下载APP
微信扫码下载客户端
大众观名企丨山东智衡减振科技高云智:科技为“簧”,软实力“弹”出硬企业
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2024-04-22 14:21:57

大众报业记者 谢卫振 张海峰 贺莹莹 马志勇

在时速300多公里的复兴号列车上,一枚硬币能稳稳立在桌上,离不开这样一个小物件——弹簧!

弹簧,随处可见。遇到强力冲击,它会收缩;冲击过后,它又完美复原。周而复始,百折不挠。先贤有云:“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柔,能赢得人心,路越走越宽;刚,能赢得尊重,路才能越走越远。做人如此,做企业亦是如此。

在鲁冀交界的德州市宁津县,有这样一家企业——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衡减振”)。“弹簧的特性就是刚柔并济,通过淬火提高刚性,经过回火增加柔性,使弹簧既能承重减振,又能在重压之后恢复应有的性能。”智衡减振董事长高云智在企业展馆内随手抱起一个小型弹簧,自信满满地告诉前来采访的大众报业记者。

在智衡减振企业展馆的墙壁上,可以看到倾注着高云智一众人40多年心力的打拼的事迹介绍,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弹簧构件诉说着企业的发展历程,一件件企业发展变迁的事件节点见证着中国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

如今,创立于1978年的智衡减振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车辆配件定点生产企业,被复兴号动车组指定为螺旋弹簧的核心供应商,成功实现了国内厂家在高铁和动车弹簧方面零的突破。智衡减振是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省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山东省单项制造业冠军企业,目前已拥有近40项轨道交通减振装备专利技术。

当记者问及,一路走来,靠的是什么?“坚持!”高云智目光笃定地回答。这一坚持就是46年,岁月的风云变幻、企业的稳步向前,是对智衡减振的掌舵者高云智刚柔并济、淬炼成金最生动的诠释。

从通讯员到企业家

今年70岁的高云智,精神矍铄,眉眼和善,为人谦和沉着、做事严于律己。相比喧闹和浮夸,他更喜欢静默和钻研;相比表达和倾诉,他更擅长倾听和思考。也许,这是源于他十几年“新闻人”的经历吧。

▲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云智

上世纪70年代末,初中毕业的高云智成为一名“合同工”,曾在宁津县水利局和杜集乡办公室担任文书。好学的他一有时间就读书看报,并在工作中成为《大众日报》《农村大众》《农业知识》以及各级广播电台等媒体的通讯员,最多时候一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报道40多篇,成了别人眼中的“新闻人”。十余年的写稿历练,让高云智变得思锐敏捷,眼光独到,更是有着同龄人中少有的成熟沉稳与果敢。高云智自嘲是一个没有坚持到底的通讯员,但他把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都用在了写稿上,而写稿这个技能也没有辜负他,多次在他创业关键时刻发挥了“力挽狂澜”作用。

宁津县历史上就有“小炉匠之乡”的美誉,从事五金机械加工业者众多。高云智1978年就在家里创立了一家小作坊,做农机弹簧。但他逐渐意识到,仅靠业余时间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通讯员工作中,他不断在报纸上捕捉到国家要加速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业的信息,1990年,高云智下定决心辞去“合同工”,随后在成立山东宁津县机械弹簧厂。2012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名为山东智衡减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登陆新三板。

高云智介绍,1991年到1999年,是企业成立以来最难的阶段。这期间,高云智一边生产农用车弹簧,一边潜心研究普通铁路货车弹簧。但在铁路行业中,一个产品从研发到供应,一般需要多年时间,产品认证不是轻易能拿到的。“光花钱,不挣钱,最难的时候企业就只剩下3个人,一个在办公室接听电话的、一个是看大门的,还有一个就是我自己。”谈起当年的创业艰辛,高云智仍旧历历在目。

1998年,高云智得知湖南株洲机车厂要生产时速120公里的快运平车,便前去洽谈。对方让高云智先做试制品,拿来测试,看是否合格达标,没有资金、资质的高云智,请求对方开具委托书,以此证明获得相关支持进行生产,但被对方拒绝。苦思一天的高云智急中生智,发挥了“新闻人”视角转换的优势,以对方口吻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意是:你方试制产品应于某年某月某日交货,最终说服了对方盖了公章,从而起到了委托证明的作用。回来后,高云智多方联系天津的工程师,借款购买所需的物料物件,很快做出减振弹簧样品,经检测合格后,他的弹簧厂最终成为唯一一家供应商,并于1999年获得了原铁道部该减振弹簧生产资质。

如今的高云智,依旧保持着高频热情的工作状态,基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当记者问及跟随他多年的创业元老和部分员工时,众人的回答惊人的一致:他一心想的是如何谋发展,可谓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厂里了,他是个实打实的工作狂。

从农用车到复兴号

高云智最初制造的弹簧主要应用在一些农机具和农用车上。正是那段时间积累的大量的弹簧制造知识和经验,成为一笔宝贵财富,为企业日后生产铁路弹簧奠定了扎实的技术根基。

铁路零部件制造业不仅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市场准入不仅要有认证程序,还要经过产品试装、30万公里的实际运行测试等诸多考核。“没有高学历,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即便工作繁忙,我也会抽出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高云智长期致力于科技研发,让他养成了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科学严密的思维习惯。

岁月轮转,到了2006年,智衡减振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结构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虽然可以维持现有生产规模,但很难有长远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布局高速铁路网,研发高铁列车,我们为何不研发高铁专用弹簧,向高铁领域进军?”当高云智将这一想法向业内同行和公司管理层提起时,一开始迎来很多质疑:“动车弹簧全靠进口,能否实现国产化?”“高铁弹簧是个什么样我们都不知道,小公司凭借什么去研发?”

“跟别人学,但不跟别人跑。企业要发展,就要向着别人做不了的和市场空白的方向去努力!”高云智的话很实在,最终赢得了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基于这样的认识,2006年,智衡减振投入了上千万元的研发经费,招聘顶级科研人才,组建起研发团队,同时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联合研发出了“刚柔特”牌高性能弹簧。经过为期一年的反复试验,新产品通过了原铁道部专家组的评审,顺利地成为原铁道部机车车辆配件定点生产单位。目前,公司不但获得中国铁路产品认证证书(CRCC),也通过欧洲轨道交通产品的认证(IRIS)和美国铁路协会产品认证(AAR)。

“动车组速度快、频率高,所需弹簧必须刚度适中、耐疲劳,原材料质量是关键。为把好原材料关,智衡减振坚决从正规渠道进货,每个批次的产品都要进行检验。同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出货前都要采用‘三检制’的方法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生产的弹簧不存在安全隐患。”高云智介绍,高铁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名片,这么快的速度,安全性和舒适性极为重要,智衡减振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机车车辆配件定点的领军企业,做好弹簧责任重大。

当记者问及近两年企业的经营状况,高云智半幽默半认真地笑着说:“企业经营情况较前几年略有下滑,或许是因为产品质量太好、寿命太长,导致客户更新的频率太慢了吧。”

从起跑者到领跑者

“有铁路的地方,就有智衡减振的足迹。成为世界减振行业的领跑者,是每一位智衡减振员工的梦想。”高云智说,他认为,对于智衡减振来说,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坚持创新和提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近几年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于内部提升、产品创新及质量改善等。

智衡减振分别在北京和青岛建立研发实验中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满足客户需求和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踏踏实实、心无旁骛的高云智一直坚持深耕减振弹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干就是46年。

采访间隙,高云智递给记者一份智衡减振关于高速动车组减振弹簧生产线和高端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空气悬挂系统生产线改造升级设备清单,上面从切料机到生产过程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从自动化小料配料系统到空簧自动装配线等,清楚标注了现用老旧设备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升级或改造后可以达到的目标、效果,以及与原设备的比较优势等。这个投资1.6亿元的升级改造项目即将实施,为企业的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拥有11项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智衡减振,不仅是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中国高速动车组列车减振弹簧、地铁轨道减隔震弹簧的核心供应商,也是阿尔斯通全球供应商。企业所研发的上百种规格的减振弹簧,大规模用于动车组、普通铁路客(货)车、地铁、城际列车和各类工程机械车等。在国内一些重要的桥梁上,也经常能看到智衡减振弹簧的身影。该公司还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了航空领域等各种关键件。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企业文化标语,在智衡减振南部厂区非常醒目。高云智“首保老客户、开发新市场、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发展理念,让企业保持稳健节奏向前迈进。

今年4月份高云智度过70周岁的生日,他感慨道:“从创立之初到如今,一直坚守‘减振、降噪、创新’的发展战略,有幸得到了广大客户的支持,成为最信任的合作伙伴。我们亲历了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高铁速度和里程无数次刷新记录,同时也踏入其他减振器设备领域的振动测试、计算和开发。如今,智衡减振正向高端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挂系统这一新的减振领域大步迈进!”

智衡减振企业展馆中,多项企业荣誉以及研发专利贴满了墙壁。当记者问及高云智个人的荣誉时,他只是淡淡一笑摆摆手:“做企业一直想的就是把企业发展好,这样才能对得起一直支持自己的家人、员工和社会。至于个人的荣誉,不重要。”

在高云智看来,放下自我,才能真正成就自我。低调务实的他更是一位奉献社会、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助教助困、捐资修路、新冠疫情防控等众多公益慈善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于未来,高云智表示,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管理创新升级,做减振行业的起跑者、弹簧事业的领跑者。

农机弹簧、高铁弹簧、乘用车空气弹簧……高云智和智衡减振的精彩篇章,还在继续。

作者:谢卫振 张海峰 贺莹莹 马志勇
责任编辑:徐松丽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