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北技师学院助推产教深度融合让职业教育更具“含金量”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健康发展和产业迈向高端的基础和保障。作为培养技师(预备技师)及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近年来,鲁北技师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发展,“围绕产业建专业,建强专业促产业”,形成了学制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办学模式,为滨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中高级技能人才,提供了强有力人才支撑。
鲁北技师学院对接全市产业地图,优化专业布局,建立以工业应用技术类专业为主体、现代服务类专业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现有全国和省市重点建设专业、服务地方发展重点专业及优质专业(群)9个,“1+X”证书试点专业14个,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作用,与市内外180家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深化与魏桥集团、京东集团、京博石化、盟威戴卡、中裕食品、鑫岳化工等企业合作,今年新增企业冠名班27个。建有校园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气工程、化学工艺、电子商务等仿真实训室116间,新增光伏应用技术、水产养殖、药品食品检验等6个特色专业,设立校外实训基地87个,形成了“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订单培养模式。
推进产教融合
共育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目的是促进就业。为了让学生既能及时掌握行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又能在毕业后及时融入工作环境,鲁北技师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冠名班,通过导师互聘模式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鲁北技师学院与鑫岳化工开设的冠名班,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按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进行设计选择,并按照企业的质量要求来考核学生,因而整个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性及实践性。鑫岳化工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同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技能,为实习学生传授本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了解熟悉生产及岗位状况;校企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实习就业指导、考核评价、毕业生聘用及跟踪考核;校企联手在冠名班班级管理、班级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氛围。
“以前多是实习式订单、就业式订单,而这种企业‘全程参与育人式订单’优化了培养模式,能实现校企‘教学、实习、就业’全过程融通,‘资源、组织、文化’全方位融合,共同打造校、企、生利益共同体。”鑫岳化工人力资源部部长王海娟表示,“冠名班使学生夯实专业技能,尽快适应企业要求,企业文化渗透在教学中,学生一毕业就上岗,对企业也有认同感,能和企业共成长。”
据悉,自2018年开设鑫岳冠名班以来,鲁北技师学院已为鑫岳化工输送120多名学生,有些学生已成为班组长甚至中层骨干。
深化校企合作
助力产业发展
畜牧加工是滨州优势产业之一,全市有20多家肉食加工设备生产厂家,主要生产设备以切片机为主。该机器此前不能实现厚度任意可调,且切片厚薄不均匀,每分钟切片数量一定,用户使用反馈问题多,影响销售量和生产效率。
在了解相关问题后,经过实际调研,鲁北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团队在技术骨干教师王明礼的带领下,经过技术科研攻关,根据生产设备动作要求,设计采用显示屏+PLC+变频器+伺服电机的综合电气控制系统。新系统具有肉片切片均匀、厚度任意可调、产量自动计数、每分钟切片数量可调等特点,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生产效率提高,经用户使用获得很高赞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相关企业创收70余万元。
今年2月份,鲁北技师学院与山东开泰集团就工作站、培训基地共建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科研项目共享、技术攻坚等6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建立合作后,该学院教师多次赴开泰集团对接技术难题、了解生产内容、与成员对接授课内容。在对接过程中了解到,Q140G箱体作为开泰集团风机主体部件,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向“新材料”“高精度”“严配合”转型,但受企业设备及技术工艺方面影响,自身提高难度很大。鲁北技师学院技术攻坚团队接到任务后,在项目负责人梅延东的带领下,革故立新,在充分论证技术及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经过7天30余次实验改良,此产品表面粗糙度由RA1.6提升为RA0.8,废品率由8%降为6%,预计年度节约成本16.8万元。
“鲁北技师学院技术攻坚团队相继为我们公司6个车间制造生产线解决技术难题7例,有效解决了企业PLC系统MODBUS系统稳定性、风机Q140G箱体降本性、结合盘异形槽批量性等生产问题,预计可实现年度降本150万元、增效900万元。同时他们还为公司开展了技能大赛选拔工作,培养的5名选手在第三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中实现了奖牌新突破。”山东开泰集团办公室主任李计良表示。
实施“过程党建”
做优服务品牌
今年,鲁北技师学院实施“党建联盟联百企”工程,将18个教职工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向全市1583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出合作邀请,截至目前已与55家企业党组织建立结对共建关系,探索形成“党建引领、行业领跑、产业链接、互促共进”的发展路径,构建多方全程参与、校地良性互动、人才共育共管的工作格局。双方围绕政治理论联学、组织生活联办、优势资源联享、人才培养联育,以党建联盟“组织力”,赋能校企合作“生产力”,组建成立16个专家团队,推进示范性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难题7项,共同申报省市级课题项目10项,协助4家企业对上申报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
“能工巧匠”请进校园、课堂搬进“车间”、企业“点餐”校企联合“做饭”……近年来,鲁北技师学院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着力打造“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人才培训格局,实现了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努力开创校企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新局面,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5年来,鲁北技师学院累计为滨州及周边地市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7%,本地就业率达到90%,毕业生人均月工资收入在6000元以上。目前,学院深度合作企业200多家,通过建立冠名订单培养、聘任兼职教师、互派技术骨干等方式,与企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培养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等1178人,居滨州市首位,全力打造制造强市建设的技能人才“蓄水池”。
谈及下一步发展,鲁北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刘长海表示,在深化前期合作的基础上,鲁北技师学院将进一步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平台,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滨州“双型”城市建设。 (杨琼 花瑞)